MainBoard 主機板 / Gaming M/B 電競主機板 / Creator M/B 創作者主機板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
I皮A骨?AMD Ryzen處理器走Intel散熱還搭Thunderbolt 3,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開箱評測
AMD 7nm製程產品熱潮持續發酵中,包含處理器、顯示卡和主機板都紛紛成為市場上玩家們注目的焦點,其中,在AMD X570主機板部分,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選擇主要還是主流的ATX主機,不過部分廠商還是有在針對小PC主機系統駐點,像是這次要介紹的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 (下稱ASRock X570 ITX/TB3) 主機板便是其中之一。 這片的規格走的是Mini-ITX尺寸,不過相較於一般同尺寸主機板,ASRock X570 ITX/TB3與眾不同的是它雖然支援AMD第二和第三代Ryzen處理器安裝,但在散熱器的部分卻是採用Intel的LGA 115x腳位,同時還給出Intel主機板才有的Thunderbolt 3支援,提供玩家不一樣的組機選項。 外箱上來看,ASRock X570 ITX/TB3隸屬在華擎Phantom Gaming電競產品線中,外盒上斗大「PG」字樣醒目可見,紅色斜紋設計則是和主機板的設計語言呼應,內裝的部分則是除了有主機板外,另有說明手冊和相關配件如SATA資料線兩條、ASRock WiFi 2.4/5 GHz 天線一隻和一顆M.2插槽螺絲。 在外型尺寸上來說,走Mini-ITX規格對玩家們來說想必不陌生,同時因為是X570版本,因此在處理器部分採AM4腳位,並支援AMD第二和第三代處理器,不過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這次ASRock X570 ITX/TB3在散熱器的部分是採用Intel LGA 115x腳位,玩家可安裝Intel處理器專用的散熱器(如Intel原廠風扇,或是第三方的Intel專用散熱風扇),在安裝和使用上可以更加彈性些。 這裡值得注意是,處理器腳位上方因為有針對MOSFET進行的散熱片設計、加上腳位下方是X570晶片的獨立單風扇散熱組,因此,雖然支援LGA 115x腳位,不過玩家們在安裝散熱器時還是需要考量一下兩者之間的尺寸,以免風扇周圍卡到散熱模組。此外,玩家在針對ASRock X570 ITX/TB3主機板建構主機散熱系統時,因處理器MOSFET排列架構原先是針對AMD處理器所設計,但在採用Intel的LGA 115x散熱器腳位下,雖然可以提高玩家DIY組機上的彈性,安裝時也要注意兩者之間的互動是否能夠準確幫助處理器有效散熱。 I/O分布的部分,除了提供獨立的Clear CMOS鈕外,另有提供USB 3.2 Gen 1和USB 3.2 Gen 2各兩組、一組Thunderbolt 3、獨立網路埠、HDMI 2.0和DisplayPort 1.4、PS/2鍵鼠組。另外,採用Intel Wi-Fi 6 AX200(2x2)的Wi-Fi天線,使得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在一般日常使用上來說更加彈性。在音效方面則是提供五組3.5mm耳機孔,支援7.1聲道輸出,同時也支援S/PDIF數位輸出。 比較特別的是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支援Thunderbolt 3這點,該連接埠一直以來都是Intel獨佔,不過這次在AMD X570主機板上也能看到,讓玩家將可以藉由外接的方式連接獨立顯示卡或是其他擴充裝置,解放影像輸出打game、或者也能更進一步強化產品連接埠的使用彈性,有了Thunderbolt 3,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主機板整體的使用更加彈性。 看完了外在、來看看內在吧!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的內部結構可簡單略分為PCB板、I/O擋板、散熱片和一體式I/O保護蓋。 再來看看效能實測的部分,這次小編採用的處理器是AMD Ryzen 7 3700X處理器,並搭配Intel原廠風扇做散熱,同時再外加一片額外風扇做輔助,以求最穩定的效能表現,顯示卡部分則是使用高階的AMD Radeon RX 5700 XT作為測試基準。處理器部分雖然不是採用當前最高規的Ryzen 9 3900X處理器,不過Ryzen 7 3700X大抵來說表現也不差,也可作為玩家在使用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組中高階遊戲機時的參考標準。 CPU:AMD Ryzen 7 3700X VGA:AMD Radeon RX 5700 XT SSD:Corsair MP600 Gen 4 SSD 2TB RAM:XPG Spectrix D60G DDR4-3600@3200 8GB x2 OS:Windows 10 1903 Driver: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19.10.1 除了硬體的加持以外,ASRock也提供了幾款軟體讓玩家可以快速調整主機板的設定,像是Phantom Gaming Tuning軟體可以不必進入BIOS介面就直接調整部分硬體參數、Polychrome Sync則是可以快速調整主機板和相關硬體的燈效。 總結來說,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在外型上走低調的設計路線,尺寸規格則是小巧的Mini-ITX,然在硬體支援AMD處理器的前提下,在散熱器腳位上提供Intel LGA115x的選擇,進一步提高玩家在自組DIY電腦時的散熱彈性。 另外,在連接埠部分也有不錯的功能面,首先是具備基本HDMI和DisplayPort輸出,這點在當前的大主機板上已不常見,玩家若安裝Ryzen G系列的處理器,便可直接使用其內顯功能來建構基本效能的電競主機,之後若有需要更強勁的繪圖效能時,則是可以利用Thunderbolt 3連接埠來外接顯示卡做輸出,抑或是直接安裝顯示卡於內部的PCIe插槽,以便成為真正的高階電競主機。總之,ASRock X570 Phantom Gaming-ITX/TB3顛覆了一般X570主機板的設計思維,以AMD平台為主,搭配Intel散熱器設計,以及其所屬的Thunderbolt 3功能,提供高效能與絕佳的周邊擴充能力,大幅提高整體的使用彈性,是一個玩家進可攻、退可守的X570主機板選購空間。 廠商名稱:ASRock - 華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896-5588 廠商網址:www.asrock.com.tw
-
AMD Mini-DTX板小鋼炮、小板也能插大卡,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開箱評測
ROG玩家共和國前陣子在Computex 2019時曾展示出旗下最新的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主機板,這也是自從先前的ASUS ROG MAXIMUS VIII Impact主機板以來,再度有冠名Impact的主機板,不過不同於先前的Mini-ITX尺寸,這次是採用AMD力推的Mini-DTX規格,它比起Mini-ITX的尺寸更大,可以放下標準2槽大小的顯示卡,比起Mini-ITX主機板,可以有更多的彈性使用空間,進一步地也解放了小主機板的硬體效能表現。 小編也在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推出以後不久就搶先收到了這款主機板,一眼就能馬上了解到Mini-DTX規格所帶來的優勢,同時加上ROG針對主機板所做的細節設計,迫不急待地馬上就來幫大家做開箱啦! 第一眼看到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主機板時,就會被它小巧的外型設計吸引,全主機板尺寸大小在203 x 170 mm,拿在手上非常輕薄,可以讓玩家在安裝機殼時有更多的大小彈性設計,若要使用剛好大小機殼的話,相較於一般Mini-ITX主機板,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的額外空間可以讓玩家安裝2槽標準版的顯示卡,而若是使用更大的機殼安裝的話,則是可以有更多的散熱對流設計空間,使用上的彈性還不錯。 這次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在外型設計上最特別的是採用直立式SO-DIMM.2的設計,可以讓玩家以子卡(Riser Card)的方式插入兩組M.2 SSD儲存裝置,最高支援到Type-2280大小,而隨附的子卡採全黑的低調設計,搭配上方散熱片有ROG信仰之眼與玩家共和國字樣,讓整體的造型設計非常有質感。 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採用Mini-DTX尺寸(203 x 170)大小,相較於一般Mini-ITX主機板170 x 170 mm的尺寸,主機板整體的長度更長,使得在下方的位置可以放入標準兩槽的顯示卡,同時也讓主機板下方有更多空間可以搭載設計。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在主機板下方搭載ROG獨家的SuperFX音效技術,該音效卡具備S1220高傳真音效解碼器與ESS ES9023P高傳真音效編碼器,讓小板也可以擁有跟大板一樣的優秀音質表現。 最後來看I/O分布,總計有八組USB,包含五組紅色Type-A USB 3.2 Gen 2、一組Type-C USB 3.2 Gen.2與兩組藍色Type-A USB 3.2 Gen 1。音效部分有一組SPDIF輸出和三組音效孔。網路部分提供一組GbE RJ-45網路埠,兩組天線支援Wi-Fi 6,主機板本身具備Bluetooth 5.0技術。另外,還提供BIOS更新與Clear CMOS鈕、Reset鈕,以及Q-code偵錯指示燈。 接下來就來將主機板拆開看看吧!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的內部結構可大致分為三層,分別是底板、PCB板和I/O保護蓋,各有其獨特且細心的設計。 說了這麼多,究竟DTX小主機板的效能表現如何?這次小編為了完整解放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的效能潛力,讓它搭配高階頂級的硬體規格作為展示,結果令人滿意,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雖然板子小,但內部的效能表現卻不俗喔! CPU:AMD Ryzen 9 3900X VGA:ROG STRIX RX 5700 XT O8G Gaming SSD:Corsair MP600 Gen 4 SSD 2TB RAM:G.SKILL Trident Z Royal DDR4-3600 8GB x2 OS:Windows 10 1903 Driver:Adrenalin 19.10.1 總結來說,這次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在小巧的外型下,採用AMD Mini-DTX規格,不只在使用彈性上大大提升,同時也讓效能表現因為可以有更多的空間應用,能夠搭載標準版的顯示卡,再搭配直立式的SO-DIMM.2子卡來安裝M.2的 SSD設計,使得整張主機板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在效能上依然能跟一般ATX電競主機板一樣,能完整釋放出高階硬體規格的效能潛力。就連必備的水冷幫浦插座、燈效插座,甚至超頻專用的輔助按鈕皆完整提供,讓小板子也擁有大板子的超頻能力! 想組電競機,組一款AMD的旗艦電競機,一定要很大台嗎?X570一定要大主機板、大機殼才能完整應用嗎?那可不!這次ASUS的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將給您不同的觀感!提供小巧體積,但也能擁有強大效能的魔力!值得推薦給各階電競玩家選購。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
技嘉最新X299X系列主機板提供消費者最佳內容創造體驗,最高16相電源設計輔以超高速網路及高效資料傳輸 讓創意發想快速轉化為創作內容
全球頂尖主機板、顯示卡和硬體解決方案製造商,今天正式發表全新X299X系列主機板。技嘉X299X系列主機板採用最新版的Intel® X299晶片組,搭配最高16相電源設計、極致散熱設計可完美發揮新一代Intel® Core™ X系列處理器的極致效能,而8-DIMM四通道DDR4記憶體設計,支援最高256GB容量記憶體,讓使用者可以輕鬆應付影片剪輯、檔案轉換等各種最耗用記憶體的應用程式。本次技嘉推出的X299X系列主機板包括X299X DESIGNARE 10G、X299X AORUS XTREME WATERFORCE及X299X AORUS MASTER等三款高階產品,主要消費族群鎖定在希望電腦主機在輔助內容創作、3D建模及影音編輯轉檔等需求大量系統資源等工作的同時,也能在工作之餘揪團對戰讓自己放鬆心情的消費者或玩家。 在這樣的需求下技嘉X299X系列主機板在電源、散熱、儲存及資料傳輸甚至工作站繪圖卡相關認證等各面都搭載了獨特設計,包括Intel® Thunderbolt™ 3超高速傳輸介面及5Gbps甚至雙10Gbps網路等高速傳輸介面及多顯示卡串接輸出、M.2插槽散熱裝甲、Smart Fan 5等眾多技嘉獨家技術及功能,提供消費者最高效能及最優質的防護,以輕鬆打造理想夢幻電腦工作平台,讓創意發想快速轉換為內容創作。 技嘉科技通路行銷事業群產品一處 處長徐繼道表示:「一般人提到專業內容創作系統,總會閃過高效但規格卻偏向特定專業需求的電腦主機,事實上高效耐用這個理解是對的,但大多數專業工作者可能會希望自己的主機在輕鬆完成工作的同時,也能一秒變遊戲主機,讓自己在工作之餘可以稍微釋放緊張的情緒及壓力。」徐處長進一步指出:「為了滿足消費者及專業工作人士這樣的需求,本次技嘉推出的三款高效能X299X系列主機板,除了通過完整的Quadro®繪圖卡驗證之外,更針對專業工作人士所需求的高速網路及資料傳輸,提供10Gbps網路及Intel® Thunderbolt™ 3等功能。此外,最高16相的獨特供電設計,更能完美發揮新一代Intel® Core™ X系列處理器的極致效能,而高達256GB記憶體容量的支援,即使是最耗記憶體資源的應用程式,都能輕鬆應付。同時,多顯示卡串接功能,可讓專業人士一台主機同時滿足內容創作與電競廝殺兩種需求,工作娛樂兩不誤!」 本次技嘉推出的X299X系列主機板在功能面主要以極致內容創作功能為主軸,不但可以完美發揮最新Intel® Core™ X系列處理器及最高256GB記憶體的極致效能,同時技嘉科技更是市場上唯一NVIDIA Quadro授權代理 (Authorized Distributor of Quadro) 的主機板廠商,所以X299X系列主機板在出廠前,都經過完整及嚴格的驗證及檢測,可完美確保Quadro相容性,可支援並針對絕大多數3D建模及影像編輯軟體最佳化,對內容創作專業人士來說,絕對是效能及品質的保證。 而在外觀設計方面,除了承襲以往技嘉DESIGNARE系列低調且專業的線條符號形象,這次特別將AORUS產品線的設計理念導入,提供多種外觀設計選擇,讓產品外觀的選擇更多元,讓專業人士跟內容創作者內心的電競魂也可以隨時展現! 對內容創作專業人士來說,高速資料傳輸是節省檔案存取時間的重要功能,為滿足這樣的需求,包括X299X AORUS XTREME WATERFORCE及X299X DESIGNARE 10G等精選機種,都內建Intel® Thunderbolt™ 3功能,提供兩組USB Type-C™介面,提供各通道最高40 Gb/s 的超高頻寬,僅需極短的時間,便可傳輸大型檔案,同時透過菊鏈式串接技術,單一連接埠可串接6個裝置,而在主機板與顯示卡間的內部線路連結輔助下,更可從Type-C™介面進行影音輸出。而除了傳輸頻寬大幅提昇之外,這兩款技嘉X299X主機板所採用的Intel® Thunderbolt™ 3控制晶片也內建USB 3.2技術,提供更高速傳輸並向下相容於USB 3.0及USB 2.0等規範,為專業工作者開創嶄新視野;而對DisplayPort 1.2協定的支援,更讓Thunderbolt™ 3規範成為重量級專業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技術。 而在內接儲存部份,技嘉X299X系列主機板內建NVMe PCIe x4 M.2插槽,提供每一個插槽最高達32 Gb/s的頻寬及傳輸速度,專業工作者可以自行選擇使用晶片組或CPU提供線路的M.2插槽來建構Intel® OPTANE™ MEMORY技術或VROC高效能磁碟陣列,有效強化系統效能,提供令人驚艷的儲存表現,同時為了減少一般M.2 固態硬碟在運作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過熱而影響讀取速度,技嘉特別研發Thermal Guard散熱裝甲來幫M.2裝置降溫,可有效降低M.2固態硬碟在高速運作所產生的廢熱,讓M.2固態硬碟能在低溫運作的狀態下發揮其真正效能,效能狂飆不受限。 更值得一提的是,X299X AORUS XTREME WATERFORCE及X299X DESIGNARE 10G等機種,皆隨板附贈最新的AORUS Gen4 AIC Adaptor,除了可供額外四組PCIe X4插槽,增加主機板SSD擴充能力,更能透過作業系統甚至搭配VROC使用建構RAID磁碟陣列,提供超高速資料傳輸效果,對內容創作、影像處理...等有超高解析度大檔案儲存需求的專業工作者來說,能有效加速資料存取,提昇工作效率。此外AORUS Gen4 AIC Adaptor採用的主動散熱設計,在內建高效風扇的加持下,讓4組SSD在超高速運作下,都能維持低溫高效,讓過溫降速不再是SSD效能的限制! 主機板電源供應設計、元件的質量和電源相位的數量等,對主機板的效能及穩定性都有很大影響,為了發揮Intel® Core™ X系列處理器的極致效能,技嘉X299X系列主機板採用最高16相電源設計,單相電源可處理高達70安培負載,輔以優異的電壓調節模組規劃,即使處理器在極高負載運作下依然游刃有餘。除了最佳的電壓調節模組設計之外,技嘉X299X系列主機板採用伺服器等級電感及10K小時黑化固態電容等超耐久用料,可降低靜電與電子雜訊的干擾,以延長元件壽命並降低對PWM訊號的影響,透過這些優異的設計可有效提昇新一代Intel® Core™ X系列處理器的效能,大幅提昇工作效率。而除了強化電壓供應設計之外,技嘉X299X系列主機板採用四通道記憶體配置,8組記憶體插槽最高可提供達256GB記憶體容量,提供影像編輯、設計、影片串流等專業工作人士高穩定、高效能的內容創作系統解決方案。 技嘉X299X系列主機板搭載眾多技嘉獨家技術及功能,在網路連線方面至少提供5Gbps規格,其中X299X DESIGNARE 10G,更採用Intel® X550-AT2這個高階工作站甚至伺服器等級的網路晶片,內建雙10Gbps網卡介面,提供比市面上其他解決方案更高效穩定的網路品質,讓技嘉X299X DESIGNARE 10G成為全球首張同時內建雙10Gbps網路和雙Thunderbolt 3介面的X299主機板。 此外,X299X系列主機板內建的Intel® 802.11AX WiFi6無線網路設計,更讓網路搭配更彈性,重要的訊息連線絕不斷線。而為提供更好的繪圖運算效能,技嘉X299X系列主機板可支援最高2-Way NVIDIA® NVLINK及4-Way AMD CrossFire™,加上技嘉完整的相容性測試及高品質用料,讓技嘉X299X系列主機板即使以4K超高解析度執行市場上最耗繪圖運算效能的軟體都輕鬆寫意,搭配技嘉獨家單片式超耐久PCIe插槽防護裝甲及獨家雙重鎖定PCIe插槽設計,能提高PCIe插槽強度,避免過重的顯示卡傷害主機板及PCIe插槽,讓使用者不會因為不必要的故障而影響工作效能及運算成效。 為了提供玩家及內容創造者更好的電腦使用體驗,技嘉精選的X299X主機板除了搭載全新ALC1220-VB音效晶片輔以最新專業ESS 9218 SABRE DAC晶片等發燒友推崇的元件,並在前後音源輸出配備AMP-UP Audio™技術,提供高傳真130dB訊噪比,有效提升更高音效品質。而在DTS:X® Ultra技術的加持下,更讓技嘉X299X 系列主機板進一步透過搭載的DTS Headphone:X技術針對耳機和揚聲器進行即時校正,提供空間精確的3D音頻體驗,並透過DTS Sound Unbound所搭載的Microsoft Spatial功能,讓音效輸出原音重現、再現真實。加上DTS®編碼/解碼器的後處理增強功能和設備級別調整和物件導向的環繞聲技術,提供清晰、豐富且沉浸度更高的3D音效輸出,進而帶來最吸引人的聆聽體驗,讓玩家及內容創造者在工作之餘,也可以透過沉浸在影音娛樂世界,放鬆工作的壓力! 為滿足專業工作者對系統整體外觀及散熱的需求,技嘉X299X系列主機板除了導入AORUS系列主機板的外觀及燈光設計之外,更全系列搭載大型Fins-Array堆疊式鰭片、大口徑熱導管、高導熱係數導熱墊,並搭載強化散熱背板,讓主機板的散熱效果更全面更完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X299X AORUS XTREME WATERFORCE進一步採用可同步幫處理器、電源供應模組、晶片組甚至M.2 SSD散熱的一體式水冷設計,讓整體散熱效果達到極致! 此外,X299X系列主機板搭載的Smart Fan 5技術,不但讓專業工作者可以依照需求調整風扇轉速及散熱標的,搭配複合式風扇接頭及溫度感測點,不但可完美支援風扇、幫浦等各種散熱配件,更可搭配測溫線及流速偵測器,避免系統過熱或水流突然停滯的窘境,讓水冷架構更得心應手。而高品質用料及超耐久技術,更能降低主機板送修的機率。在眾多獨家技術加持下,技嘉X299X系列主機板不但提供超耐久的品質保證,對效能更有加分效果。
-
華碩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應用大作戰,組裝更親和,賦予頂級水冷、超頻、燈效新體驗!
當今主機板百百款,不管是入門級、主流級、高階級,或是電競級,每種主機板都有其主打的市場用戶。然而在當今電腦效能越來越強、風冷散熱所帶來的噪音也越來越大的情況,這時也有主機板廠商與水冷散熱方案業者合作,打造出整合式散熱方案,推出頂級的水冷主機板,同樣具備電競元素,但在散熱方案則可搭配整合式散熱模組,以幫助玩家組裝出兼具效能、燈效,以及水冷所帶來的安靜環境的超強電競主機,讓您的電腦就是與眾不同! 隨著新一代處理器與顯示卡的效能越來越強,其功耗也越來越高,要電腦要跑得快又穩,散熱上自然不得馬虎。雖說當今最常使用的散熱風扇,只要裝轉速強一點、機殼內多裝幾組,讓其冷熱對流強一些,就可以讓主機內的溫度維持在元件的可運作溫度範圍內,讓電腦持續運作。然而大家可能不曉得的部份,就是散熱風扇其實會積塵,長期使用下來,累積的灰塵可不少,若沒有適時清理,就會影響到風扇正常轉速、造成散熱效率下降,影響到系統整體穩定度。 那麼水冷散熱方案的話,就比較沒這種問題,水冷散熱方式是透過水來快速吸走發熱元件(例如CPU)上的熱,並透過幫浦來帶動冷熱液體的內部循環,再透過其風扇將熱帶走,由於水冷的風扇不需要像純空冷系統那樣高速運轉,便能維持元件在可運作的溫度範圍,讓電腦持續維持高效能運作,同時帶來安靜的使用環境!這也就是水冷的迷人之處。 這次要介紹的,就是華碩最新推出的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 (簡稱C8F),搭配X570晶片組,是針對AMD最新第三代7奈米Ryzen處理器所量身打造的頂規主機板。此主機板是ROG與EK Water Blocks所合力打造的整合式VRM水冷解決方案,能控制並發揮出AMD Ryzen處理器的強大威力。 在外型方面,C8F同樣加入濃厚的電競元素,以黑色搭配銀色鏡面設計,再加上酷炫且強韌的散熱盔甲,其ABS散熱頂蓋能賦予堅韌的熱塑性,讓電腦保持整潔,同時又提升整體的獨特低調風格。此外,該主機板底部也不馬虎,採用堅固的鋼製背板設計,其以鋼製、電鍍鋅和冷軋鋼捲構造強化主機板結構以防止其彎曲,並同樣以主機板的黑色來做搭配,讓整張主機板從頭到尾看起來就是非常強勁。 再來就是為了呼應水冷主題,C8F內建燈光投射「降雨」設計,與主機板上的鏡面形成對比,並以ROG標誌來點綴,讓主機板也能非常有主題性,且其低調又時尚的設計,亦能展現出玩家們的獨特品味! 在用料方面,華碩全系列X570主機板,都採用至少6層板設計,而這款C8F則是高達8層板,除了能夠提供更乾淨的電源傳遞訊號,在散熱幫助上更有明顯的提升,因此也能讓CPU、記憶體的超頻上更容易成功。從下圖可以看出,以Ryzen 3000 16核處理器為例,搭配華碩的6層板時,其一般運作溫度可以比坊間4層板還要低30℃以上,超頻時更可降低個50℃以上。因此以C8F這種8層板的設計,絕對比6層板擁有更佳的散熱與穩定度。 在散熱盔甲設計方面,由於X570 晶片組支援PCIe 4.0規範,其具備PCIe 3.0兩倍的頻寬,因此在運作時也會產生出較多的廢熱,而這次C8F採用的是主動式散熱解決方案,其在X570晶片組上配置了一顆Delta客製化的小風扇,具備6萬小時(相當於6.8年)以上的運作壽命,搭配其特殊設計的風道,以及特殊的散熱鰭片,可增加散熱表面積,同時幫助風扇能快速將散熱鰭片上的廢熱快速吹走,讓X570晶片組與M.2 SSD不會因為過熱而降速,達到全時高效能運作。 C8F的主要特色,就是具備多項友善設計功能,尤其是DIY Friendly,在組裝設計上更是強調以親和性的設計,讓玩家們能夠輕鬆安裝所需要的配件。以散熱系統來說,C8F主打的功能就是不僅能支援風冷散熱系統,亦可完整支援水冷散熱系統,主機板上提供一組專屬的PWM/DC連接孔,可安裝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其CrossChill EK III散熱器亦可外接額外的水冷頭,透過水冷方式來降低VRM區的熱。此外,進水、出水和水流插座,可將狀態資訊直接送至AI Suite公用程式,讓玩家能夠隨時追蹤冷卻液的溫度,以及整個迴路的流率,確保最佳散熱效能。 至於溫度感測設計方面,C8F內建差動感測電路,能提供準確的電壓監控。以往主機板大多是從不理想的位置來分接單端感測,導致饋送到CPU的實際電壓,跟回報給軟體的值很大的落差,造成數據不準確。而C8F的差動感測電路,能提供更精準的數值反饋,讓玩家們更能準確地追蹤電壓、簡化超頻和微調。 在I/O擋板區上面鏡面區,有配置一個1.3吋的LiveDash OLED,可顯示電源狀態和CPU、記憶體、顯示卡或啟動裝置的狀態與潛在問題,讓玩家輕鬆排解各式狀況。更可透過LiveDash公用程式來設定與客製化OLED面板,以展現出個人風格。 在CPU方面,可支援全系列Ryzen處理器,包括第一代Ryzen 1000、第二代Ryzen 2000、第三代Ryzen 3000處理器;若要安裝G系列的Ryzen 2000G或3000G的話,則需要額外安裝顯示卡,以提供顯示功能。記憶體插槽共有4組,可安裝高達128GB(單支32GB)的容量,時脈則可支援到高達 DDR4-4600+ (OC)的超頻實力,搭配華碩獨家的D.O.C.P. (Direct OverClock Profile,即AMD版的XMP記憶體超頻設定檔),即可一鍵超頻,將記憶體的效能設定在高效能運作狀態,以提升整體系統效能。 在儲存裝置連接能力方面,主機板內建8組SATA 6Gbps插槽,以及M.2 2280與M.2 22110插槽各一。其中,M.2 SSD可以做 RAID,甚至可以跟SATA SSD做RAID。又或者可以搭配AMD的StoreMI來當成快取加速碟,以加速磁碟存取速度。 在USB方面,提供4組USB 3.2 Gen 1埠 (藍色),以及高達7組USB 3.2 Gen 2埠(紅色)與1組USB 3.2 Gen 2 Type-C埠,要是不夠用的話,主機板上也內建一組USB 3.2 Gen.2與USB 2.0的內插頭,可連接到前面板,額外提供4組USB 3.2 Gen.1埠、1組USB 3.2 Gen.1埠,以及4組USB 2.0埠,讓玩家可以盡情連接各項USB裝置。至於機殼前面版的重置鈕、電源鈕,以及HDD燈號指示燈的連接線部份,透過其Q-Connector即可輕鬆區分所有前面板的纜線,讓安裝上更加容易。 在主機板晶片組的散熱設計方面,則是配置了造型鋼鐵裝甲,採一體式造型,包辦了整個M.2插槽與晶片組區,在X570晶片組上方配置了一組小型風扇,以快速將這些發熱源的廢熱帶走。因此就算您安裝了無散熱片的M.2 SSD,其設計能夠將SSD上的熱源快速帶走,讓資料存取不降速。 至於網路方面,除了內建Intel I211AT GbE有線網路外,C8F另提供Aquantia AQC-111 5GbE晶片,提供5倍的傳輸效能,且只要使用一般CAT 5e的網路線即可。至於在無線網路方面,則直接內建Intel Wi-Fi 6 AX200晶片,搭配隨附2T2R天線,其2.4GHz頻段提供574Mbps的傳輸速度,而5GHz (160Hz)頻段則提供到高達2.4Gbps的最大速度,同時也支援藍牙5.0標準。 為發掘C8F的多元應用特色,本文將針對應用方面進行介紹,包括散熱方面、超頻方面、燈效方面,以及其他特殊功能,皆會一一介紹。至於C8F的開箱與評測細節,請參考「」一文。 這次C8F主機板的VRM區,採用與EK公司合作的CrossChill EK III模組,其利用空氣和水來散熱,搭配經過重新設計的散熱通道,可配置更寬的銅片,提升其表面積,其銅製水道可快速將MOSFET元件的溫度帶走,降低29.3℃,讓系統持續穩定運作。至於CPU與其他主要發熱元件(如顯示卡),則同樣提供各種Water-Cooling Friendly (水冷散熱友善)的安裝空間與必備的風扇或泵浦的插座,且主機板提供了多重溫度來源、水泵+、4針腳 PWM/DC風扇、智慧防護、ROG水冷散熱區域、AIO Pump等等插座或是監測功能,讓讓玩家們即時監控其運作狀態,以安心的使用各式DIY水冷套件,或是一體式水冷套件。 為實際測試安裝方便度,這次我們選擇了ROG Ryuo 240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來進行示範,這款ROG Ryuo 240搭載了1.77吋全彩LiveDash OLED,並具備Aura Sync RGB燈效及2組ROG 240mm散熱風扇。外型採用NCVM塗層泵蓋,以及強化套管,不僅美觀也更加耐用,加上能與ROG系列主機板完美搭配,通吃Intel與AMD平台,因此適合拿來當超頻專用水冷散熱器。 以下就為ROG Ryuo 240進行簡單開箱! 基本上,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的安裝方式非常簡單,除了上述的安裝步驟之外,在裝入機殼時,只要再將散熱排固定在機殼上方即可。 為讓超頻更加方便與容易,C8F主機板配備有史以來最全面的散熱選項,提供了各種Overlocking Friendly (超頻友善)的設計,從主機板的各種硬體模式切換開關/接頭,搭配BIOS的專業級設定項目,以滿足風冷(Air-Cooling)/水冷(Water-Cooling)/液態氮(LN2 Cooling)等各式超頻環境的需求。BIOS提供8組設定Profile的儲存與載入功能,能幫助玩家將BIOS設定值先存檔起來,以便後續載入使用。玩家可以透過Advanced Mode 來進行各種專業的設定值調整,透過細部的設定來釋放出CPU與記憶體的效能。當然對於一般入門超頻玩家而言,也使用Ez Mode的一鍵超頻,或是透過AI Suite 3的自動超頻工具,來幫助玩家們輕鬆超頻。 先介紹Ai Suite 3軟體工具集,該軟體提供各種好用工具,其中的Dual Intelligent Processors 5軟體,可幫助使用者來對系統運作調整到最佳化,讓使用者輕鬆設定成性能模式或節省功耗模式。此外,其厲害的地方就是能為使用者進行階段式超頻,透過其5-Way Optimization (5-Way全方位優化)功能,以TPU/EPU/Fan Xpert 4/Digital+電源控制、Turbo Code應用程式,讓電腦能在最發揮能源效率的狀態下,釋放出電腦整體效能。啟用時,系統即會先以時脈逐漸增加並搭配壓力測試,來測試出您電腦的最高超頻上限,同時系統也要求能維持在穩定運作的狀態,讓玩家們輕鬆超頻。以下就實際透過畫面來介紹自動超頻功能。 Ai Suite 3軟體的Auto Tuning功能,適用於ROG全系列主機板,其會發揮出TPU、Fan Xpert 4、DIGI+ Power Control等特色,並搭配Turbo App (可以設定哪些應用程式在高速下運作),搭配EPU亦可算出CPU功耗與節省的功耗,讓您的電腦能在最佳的運作時脈下,同時兼顧系統穩定,以及能源達到最佳利用率,值得玩家們第一次安裝好電腦時,來為系統進行自動優化。當然,若自動超頻過程若是當機、開機不成功或是導致系統不穩的話,電腦會在下次開機時自動恢復到先前的時脈狀態,讓使用者不用擔心電腦會搞壞。 以上就是ASUS Ai Suite 3軟體集裡面的自動超頻功能,可幫助初學玩家們自動提升效能的應用之一。此外該軟體還有不少好用功能,包含系統資訊檢視、自動更新,還有PC Cleaner可以掃描Windows的垃圾檔案並清除掉,以騰出更多硬碟可使用空間來裝更多遊戲!這些都值得玩家們試試! 除了透過Ai Suite 3這種步進式超頻之外,玩家也可以直接透過BIOS裡面的Ez System Tuning簡易系統調校功能,來為電腦進行超頻。華碩ROG系列主機板的BIOS,皆提供Ez Mode和Advanced Mode兩種模式。以Advanced Mode來說,是進階使用者最常用到的部份,至於Ez Mode則是針對初學者所設計,採用一目了然的親和介面,該畫面可看到各種硬體資訊與風扇/電壓狀態、開機順序,以及還會顯示CPU FAN的運作模式,使用者可以進一步去調控風扇的Profile。 在Ez Mode下,按下F11鈕即可進入Ez Tuning Wizard (調校精靈),該功能可以針對不同使用情境、散熱系統,來進行系超頻幅度評估,以調整成多少%的系統超頻。這部份主要是參考您所使用的散熱系統來做決定的。其提供盒裝風扇、塔扇、水冷等選項,可以超頻CPU約5%、8%、11%的幅度,DRAM則是固定3%的幅度,此功能讓不太懂超頻的玩家,也能根據所使用的散熱系統來進行系統微幅超頻。 以下就透過一步一步的介紹,來說明Ez Mode調校精靈的超頻使用方法。 不管是使用風冷或是水冷的散熱方式,透過C8F的優異超頻調校程式,即可分別達到9%與11%的超頻幅度。以下就來看看簡單的跑分結果吧! 燈效對於電競電腦來說,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不僅可以展現個人的風格,其同步燈效功能也能讓各式周邊一起動起來!譜出一曲動人的光舞詩章。這部份,C8F主機板就非常適合將所有ROG相關元件湊在一起,除了主機板內建的RGB燈效之外,還能支援CPU散熱器、記憶體、顯示卡、系統散熱風扇、點綴燈條…等機殼內元件的燈效同步,以及機殼外圍的鍵盤、滑鼠、滑鼠墊…等各式周邊的燈效同步!透過的AURA程式,即可將所有支援的硬體全部串起來,並同步發出設定好的燈效模式,讓您的電腦看起來就是跟別人不一樣! 除了燈效模式之外,值得注意的就是AURA也支援其他燈效環境,例如可以支援HUE彩色燈泡的燈效設定,只要在相同區網內偵測到Hue Bridge,即可讓家裡的燈泡加入燈效調整,讓電腦燈效與室內光氛一起舞動!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個In Game Effects的功能,開啟後只要執行支援的遊戲 (目前已知「Call of Duty: Black Ops 4決勝時刻:黑色行動4」與Tropico 6「總統萬歲6」遊戲有支援,未來還會增加…),燈效的變化就會跟著遊戲的場景走。例如進入場景,或是打鬥中場景,燈色與燈效都會跟著遊戲變化,讓您的RGB燈效不再只有點綴而已,還能融入遊戲,做不同的燈效反應!讓遊戲更加具有樂趣! 若覺得內建的燈效看膩了,玩家們也可以透過AURA Creator這套程式,來設計屬於自己的燈譜。例如前幾十秒的燈效是什麼、後幾十秒的燈效是什麼,還可以一次拉進多個裝置,來設計不同的燈效,以譜出玩家獨一無二的燈光舞動效果,增添更多樂趣! 除了上述的彩色燈效之外,由於C8F內建1.3吋單色LiveDash OLED (另外像是ROG Ryuo 240也內建1.77吋彩色LiveDash OLED),可在開機過程中顯示Q Code錯誤碼,亦可在開機成功進入作業系統後,拿來顯示其他資訊(例如顯示CPU溫度、風扇轉速,或是各式動畫效果等等),讓電腦更加生動有趣! 以下就簡單介紹LiveDash OLED的應用。 除了上述介紹的水冷、超頻、燈效之外,C8F還提供多種具備友善設計的軟體工具,幫助玩家們進一步釋放電腦的效能。以下就一一簡介這些軟體工具的功能。 ● RAMCache III:此工具就是透過劃分出部份系統記憶體,來當成HDD、SSD (SATA或M.2 NVMe)、USB儲存裝置的快取記憶體,當系統在做密集性的讀寫時,便可先記憶體取出或寫入,加快整個系統的存取效率。尤其繁複存取的應用程式、遊戲或資料,RAMCache加速效果會更加明顯。 ● GameFirst V:此為ROG的獨有工具,為網路流量和連線做到最佳化。軟體提供視覺化的介面,玩家可以透過將遊戲或重要應用程式的網路存取權提升到最高,以便在多個程式同時存取網路時,得到更快速且無延遲的線上遊戲體驗。除有線外,此軟體也能選擇最佳的Wi-Fi通道,以提高穩定性和減少干擾,同時可監控佔用頻寬的應用程式 ● 更沉浸的音效品質:主機板內建SupremeFX S1220編解碼器,再搭配Sonic Studio III與 Sonic Studio Virtual Mixer軟體,可輸出專業高品質的音訊檔案。Sonic Studio支援HRTF (頭部相關傳輸功能)相關的真實方位音效,搭配耳機即可投放出沉浸式的聽覺環境,並可根據個人喜好或耳機特性來定製其聲學,以便讓玩家們在遊戲中更能輕鬆聽聲辨位,並及時做好反擊以贏得勝利!此外,全新Sonic Studio Link鈕只要按一下,即可將Sonic Studio音效效果套用到所有播放裝置上,以享有絕美音效。至於Sonic Radar III「看聲辨位」功能也同樣支援! 在其他工具方面,值得一提的是ASUS光碟內,還附有防毒軟體,提供完整一年份,因此千萬別忘了拿來安裝喔!而在AMD主機板所提供的軟體方面,除了必要的驅動程式之外,其提供的StoreMI軟體,可以將快速儲存裝置(如高速SSD)規劃成快取碟,搭配其他高容量儲存(如慢速HDD)時,可以加快其載入或寫入效率,讓遊戲能更快載入。此軟體跟上述RAMCache III功能類似,只是這套是改在儲存裝置上劃分。另外像是RAIDXpert2工具,即可針對NVMe SSD或SATA SSD來劃分出RAID磁碟陣列,讓硬碟存取效能與安全性同時提升!這些工具都值得玩家們親自測試! 透過上述的介紹,可以了解華碩ROG家族對於頂級玩家們細心打造的精品,是如此的用心與創新!以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這張主機板為例,就能看到許多與眾不同的設計,包括差動感測電路、全板的鋼鐵護甲,搭配獨特的I/O盾甲,並內建CrossChill EK III水冷散熱系統,以及鏡面面板與獨特的OLED顯示幕,讓整張主機板擁有低調時尚的品味,卻不失應有的高效能姿態,可說是華碩將其創新技術與黑科技的結合,發揮得更淋漓盡致。 此外,C8F擁有各種DIY Friendly的設計,包含水冷、超頻、燈效、各式有用工具,都採用親和性設計,提供容易組裝、容易超頻的特色,再加上高度的燈效同步與客製化能力,讓使用者在組裝高階頂級電競桌機時,不僅能夠釋放出電腦的高效能,同時也能展現玩家們的獨特電競風格。 整體而言,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 擁有卓越的散熱效能,搭配玩家導向的多種功能,是玩家們在組裝新世代高效能電競電腦的完美選擇。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
水冷新勢力ASRock正式發佈限量款X570 AQUA
全球領先的主機板製造商ASRock很高興地宣佈一個非常特別的產品即日起正式上市 — 全新「X570 AQUA」主機板。X570 AQUA是目前市面上唯一透過水冷冷卻的X570主機板 — 其獨特又高質感的全銅水冷頭完整覆蓋了CPU、VRM和晶片組區域,提供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冷卻性能和穩定性。更特別的是,X570 AQUA將會以限量發行的方式銷售,全球限量999片,先搶先贏!無可置疑,X570 AQUA將會是搭配AMD Ryzen 3000系列CPU的最佳解,更何況它還是限量的! 華擎科技主機板事業處總經理 – 李正揚(Chris Lee)表示:「終於!這張被世界無數DIY愛好者期待許久的主機板要問市了,我們籌備這張市面上最棒的AMD X570主機板已經一段時間。同時,非常興奮地能夠與AMD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連袂提供業界最高水準、最快的PCIe 4.0傳輸訊號。」 AMD全球通路副總裁暨總經理Chris Kilburn也說:「我們很高興看到像ASRock這樣的合作夥伴繼續研發X570晶片組,並充分利用其功能。」「第三代AMD Ryzen處理器為遊戲玩家、DIY玩家和內容創造者提供了最先進的桌機系統,而ASRock的X570 AQUA不但擁有PCIe 4.0標準,並利用水冷作為冷卻手段,我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用戶用這張主機板釋放更強大的運算性能。” 在我們稱為「AQUA Cooling Armor」的水冷裝甲之下,水流巧妙地通過並快速、有效的帶走來自CPU、VRM和X570晶片組廢熱。由於每一個關鍵區域都是單獨冷卻的,因此從入水口開始,水冷液便沿著三條不同的獨立路徑流動。這種聰明有效的多路徑設計還能夠減少水冷頭內部阻力,允許水冷液以更快的速度流過,從而實現更有效的冷卻效能。X570 AQUA的水冷裝甲幾乎是你在PC主機板上所見過的最先進水冷技術 - 複雜卻又令人著迷。全鋁合金覆蓋的高質感設計,更令人眼睛為之一亮並發出禁不住的讚嘆! X570 AQUA的供電設計更用上了所有你想得到的高級用料,徹底發揮每一顆AMD Ryzen CPU實力。包含IR電源控制PWM晶片、60A合金電感、Dr.MOS、8層PCB版設計、2盎司銅箔PCB等等,這些終極料件所組合成的14相數位供電提供給您更高、更穩定且高效的電流與超頻性能。 即使是最昂貴的高階主機板,在安裝或更換重型CPU散熱器、顯示卡和其他零組件時,也存在了點不可靠的風險,更可能因為彎曲和開裂導致更嚴重的損傷。現在,X570 AQUA採用了伺服器級的PCB電路板來防止這種情形,不但可以防止PCB電路板彎曲,低損耗Low Loss技術更可以明顯提高訊號品質,提供更乾淨的PCIe 4.0訊號,和高達DDR4-5000MHz的記憶體性能。 X570 AQUA更搭載了新一代Wi-Fi 6(802.11ax)技術,傳輸頻寬一舉提升到最高2.4Gbps,且同時支援2.5 /5 GHz兩個頻段。MU-MIMO功能更有效提昇了多使用者同時操作時的順暢性。當然,Wi-Fi 6(802.11ax)完全向下支援802.11a/b/g/n/ac,而不需要擔心相容性問題。更值得一提的是,X570 AQUA 擁有一埠「AQUANTIA 10Gb/s」高速網路!徹底滿足那些追逐極致頻寬的狂熱使用者們! 事實上,X570 AQUA的設計多到無法一一詳述,唯有透過拿在手上,真正的體驗、組裝與感受,才能明白它的設計與迷人質感。
-
Comet Lake CPU專用,技嘉全系列Intel 400晶片組主機板於EEC網站全都露
2019年下半年的新主機板產品,除了AMD在7月7日推出全新7奈米第三代Ryzen處理器所搭配的X570主機板之外,Intel平台這邊似乎還沒有新的產品,繼8月3日其發表10奈米第10代Ice Lake行動處理器(搭配495主機板)之後,Intel緊接著於8月22日再發表14奈米的第10代Comet Lake行動處理器,搭配Intel 400晶片組主機板,以迎接其第10代CPU的來臨! 由於最新第十代Comet Lake處理器,改採用LGA 1200的腳位設計,自然是已經無法與先前的300系列主機板相容,因此這次在推出Comet Lake系列處理器時,其所搭配的400系列主機板,也自然Ready好了!各家主機板廠商也紛紛拿到這些新400系列晶片組,並生產出多種主機板,準備在2019年下半年開賣! 目前在。裡面包括了Z490、H470/Q470、B460、H410等多種晶片組,整理列表下: ● 旗艦 Z490 (共8款): Z490 AORUS ELITE Z490 D Z490 GAMING X Z490 UD Z490 WHITE Z490M Z490M DS3H Z490M GAMING X ● 高階 H470/Q470 (共4款): H470 HD3 H470M D3H H470M DS3H Q470M D3H ● 一般/主流B460 (共11款): B460 HD3 B460M AORUS PRO B460M D2V B460M D2VX SI B460M D3H B460M D3P B460M D3V B460M DS3H B460M GAMING HD B460M HD3 B460M POWER ● 入門H410 (共12款): H410 D3 H410M A H410M D2VX SI H410M DS2 H410M DS2V H410M H H410M HD3 H410M S2 H410M S2H H410M S2P H410M S2V H410N 值得一提的是該表裡面還有一張X299X AORUS ELITE主機板,估應該是X299的改良版本,搭配其Core-X系列處理器使用。 從上述主機板的列表可以看出,Intel第10代14奈米的Comet Lake桌上型處理器,應該不久後就會上市,否則其第9代14奈米的Coffee Lake Refresh桌上型處理器似乎被一直AMD陣營巴假的,Intel身為半導體巨頭,總是不能讓這種事一直發生的! 在功能方面,這次Intel的Comet Lake處理器雖說在製程上還是維持14奈米,且內建的繪圖晶片也是UHD 6xx系列,但是其擁有(相較於AMD)更高一點的單核心時脈,且搭配400晶片組也能提供Thunderbolt 3的功能,可支援到USB 3 (10Gbps),並支援Optane Memory以及整合Wi-Fi 6 (Gig+) CNVio等功能,讓該平台還有不錯的賣點,相信不少使用者也準備好進場買單了吧! 至於效能方面,由於Intel在發表Comet Lake U行動處理器時,搭配400系列主機板,能使整體效能再「擠」出個8~12%,讓電腦的執行效率更加提升!至於Comet Lake S桌機處理器,相信會具備更好的超頻能力,因此效能應該還會更高才是!不管如何,等產品正式上市之後,PCDIY!也會進行實測,讓大家窺知一二。
-
ROG於科隆電玩展舉辦「Intelligent Evolution」新品發表會,ROG / ROG Strix電競主機板、ROG Strix電競螢幕、ROG Chakram電競滑鼠及ROG Strix Go 2.4電競耳麥等精銳重裝同步登場!
2019德國科隆電玩展(Gamescom)今起正式起跑!ROG玩家共和國於開展首日同步舉辦「Intelligent Evolution」新品發表會,展示旗下最新玩家首選配備,包括:為打造夢幻主機而生的「ROG Rampage VI Extreme Encore」、內蘊震撼超頻效能的「ROG Strix X299-E Gaming II」電競主機板,還有支援真4K高畫質、144Hz畫面更新率與先進顯示串流壓縮技術(DSC)的「ROG Strix XG43UQ / XG27UQ」、配備能讓行動玩家將視覺饗宴輕鬆帶著走的ROG Tripod三腳架和240Hz IPS顯示面板的「ROG Strix XG17」等三款電競螢幕,以及內建強大16,000 dpi光學感應器與搖桿的「ROG Chakram電競滑鼠」和配備USB-C™接頭、2.4 GHz無線傳輸、AI降噪麥克風的「ROG Strix Go 2.4無線電競耳麥」。 華碩全球副總裁許祐嘉表示,「玩家與媒體一直都是ROG玩家共和國開發產品的最大靈感來源,有他們的支持與回饋,ROG才能不斷突破極限,進而打造出能滿足其各種嚴苛所需的全方位遊戲解決方案,同時我們也非常重視每位使用者的體驗心得與所有評論,這些寶貴的意見驅動著ROG最重要的創新與進化,為我們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催生前所未有的頂級娛樂饗宴!」 繼ROG Rampage VI Extreme與 ROG Rampage VI Omega好評之後,ROG再推出 Rampage VI Extreme Encore電競主機板,重新定義極限,其配置AI智能超頻、強大電源設計與多項ROG獨家尖端技術,如:16 Power Stages,以及包含兩組VRM風扇、PCIe®區M.2鋁製散熱器與一體式鋁製背板在內的全方位散熱設計,不僅擁有超乎想像的冷卻效果,還可提供所有遊戲玩家及超頻愛好者突破自我極限的剽悍效能! 此外,全新ROG Rampage VI Extreme Encore電競主機板,除配備USB 3.2 Gen 2x2 (Type-C)、Intel® Wi-Fi 6 AX200、Aquantia® 10Gbps連接埠與Intel®乙太網路等最新連線技術,還搭載1.77吋LiveDash OLED彩色動態面板,以及第二代可編程RGB接頭,使用者將可依喜好進行自訂,展現獨一無二的個人主板美學! 許多專業遊戲玩家對主機板非常講究,像是要有穩定的性能、易於超頻、時尚的外觀,以及一系列高核心平台對應的強大功能及需求,而ROG Strix X299-E Gaming II正是其不容錯過的理想首選。 內外兼具的ROG Strix X299-E Gaming II電競主機板,不僅內建12 Power Stages、40mm風扇與卓越連接選項,包括:三組M.2插槽、Intel®Wi-Fi 6 AX200、Realtek 2.5Gbps連接埠和Intel®乙太網路,亦配備FlexKey與BIOS Flashback等DIY友好功能,再加上採用獨特雙層設計,可在光源背景下顯示雷射雕刻ROG標誌的I/O區塊,還有1.3吋LiveDash OLED動態面板與第二代可編程RGB接頭,就是要讓玩家們在稱霸遊戲世界的同時,也擁有繽紛絢麗的視覺震撼。 顯示器壓縮串流技術(DSC)為一業界通用標準,其可在不降低畫面品質的前提下,以單一界面高速串流高解析影像,並支援可變更新率(Variable Refresh Rate, VRR)及高動態範圍成像(High Dynamic Range, HDR);因此內建DSC技術的ROG Strix XG43UQ電競螢幕,無需使用雙DisplayPort或色度抽樣(Chroma Subsampling),只需透過單一DisplayPort 1.4,就能以原生4K超高畫質與144Hz更新率呈現極致順暢的視覺效果。 此外,ROG Strix XG43UQ配備的43吋無眩光顯示面板,亦符合VESA DisplayHDR™ 1000規範,可涵蓋90% DCI-P3色域,呈現絕佳對比度與豐富的色彩表現,同時還支援AMD Radeon™ FreeSync 2 HDR技術,能避免遊戲時出現破圖、卡頓,畫面更清晰細膩,使用者無時無刻都能坐享最無與倫比的娛樂饗宴。 而另一款全新4K UHD電競顯示器—ROG Strix XG27UQ,不僅配備與ROG Strix XG43UQ同樣的DSC技術,以及令人驚豔的144畫面更新率,能大幅降低動作模糊、輸入延遲,其符合DisplayHDR 400規範的27吋IPS顯示面板,還採用量子點技術,可支援90% DCI-P3廣色域,呈現趨近真實的細緻色彩與流暢色階,將為次世代電競螢幕奠下全新標竿! ROG Strix XG17是專為在移動中仍希望繼續練功的玩家所量身訂製的行動電競螢幕,其17.3吋IPS面板,擁有240Hz的超高更新率與3ms疾速反應時間,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行動電競螢幕!薄9mm、輕1Kg的全新ROG Strix XG17,另配備大容量電池,充電一次即可持續使用近3小時,再加上能在48~240Hz區間進行調校的螢幕同步技術、以及內置揚聲器,使用者無論走到哪裡,都能立即來上一場有「聲」有「色」的完美對戰! ROG Strix XG17行動電競螢幕,另可選配ROG Tripod三腳架,依不同情境隨心所欲調整螢幕高度及角度,例如:將ROG Strix XG17直接架設於電競筆電上方,延伸精彩視界,或藉此成為遊戲機玩家與手遊玩家外接螢幕,隨時隨地稱霸遊戲世界! ROG Chakram為一款全新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無線電競滑鼠,其具備Qi無線充電功能及類比/數位雙模式搖桿,可精確、快速執行指令,讓每次操作都得心應手,玩家在各類型遊戲中皆無往不利;除了Qi無線充電功能,ROG Chakram亦支援有線充電,只要15分鐘,即可擁有最高12小時的耐久續航力;此外,這款全新滑鼠還搭載兼具高效能與省電的16,000 dpi、400 ips光學感應器,並具備三種連接方式:包括有線連接、2.4GHz與藍牙無線連接,再加上可拆卸磁性外殼、獨家微動開關插槽設計,以及可任意DIY的客製化徽章,是玩家們攻城掠地時不可或缺的得力夥伴。 結合極致效能與潮流電競美學的全新ROG Chakram,不僅配備可即時調整DPI的獨家功能,以及左右鍵轉軸彈簧結構,能快速響應並提供俐落手感,另內建Aura Sync同步燈效,還可與其他支援此技術的主機板、顯示卡、RGB燈條等電競配備同步,呈現令人目眩神迷的和諧燈光效果,打造絕無僅有的專屬遊戲平台。 ROG Strix Go 2.4為全球首款可搭配任天堂SWITCH手持模式使用,同時適用手機與PC的無線耳麥;由於其透過USB-C 2.4GHz無線技術進行連接,因此可提供較藍牙技術更為穩定且低延遲性的傳輸效能,搭配獲得Hi-Res Audio認證的40mm驅動單體、獨家氣密式耳機腔體技術,以及大幅提升通話品質的AI降噪麥克風,除能傳遞無可比擬的逼真音訊,亦可確實傳達語音指令,更難能可貴的是,ROG Strix Go 2.4採用輕量摺疊設計,外型十分精巧僅290g,是一款非常適合遊戲玩家使用的無線電競耳麥。
-
BIOS不再硬梆梆、全新GIGABYTE主機板BIOS設定就算不是玩家也能輕鬆搞定
最近因應AMD推出全新的X570系列主機板,PCDIY!也測試了多款各家的主機板,可說是把大家都搞得手忙腳亂阿!由於每家廠商的主機板都各有特色,為了讓玩家們能夠了解每片主機板的特色和其效能表現,無不卯足全力拚文!不過,小編在測試到技嘉的主機板時,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特點:他們的BIOS設定介面有改進囉! BIOS(Basic I/O System),顧名思義,就是主機板的基本控制系統,以韌體形式存在,是PC電腦硬體操作中最基礎的一環,主機板因本身要負責讓電腦內部每個元件都能發揮作用,加上PC採開放式的設計,因此,必須針對不同的硬體元件提供各式不同的設定組態,以讓電腦能夠以最穩定的狀態來正常運作。而其中BIOS設定介面,就是提供這樣的設定總匯,讓使用者或玩家們進行微調或優化,例如像是設定SATA硬碟開機順序、或是使用內顯/外顯... 等等,玩家可以自訂的操作選項非常多,因此,BIOS要提供各種不同軟硬體的調整設定,以滿足不同使用環境的設定需求。 BIOS設定介面經過了多年的改進,如今已可讓玩家在不進入作業系統的情況下,就馬上了解電腦系統所安裝的處理器、顯示卡、記憶體、SSD/HDD硬碟等硬體資訊,甚至可得知其運作時脈和電壓等等,更甚者還能讓狂熱玩家們藉由BIOS進階設定,來直接調整細部參數進行超頻,進一步解放電腦系統的效能潛力。然而,這並非人人都懂,主因在於早期的BIOS設定介面都做得非常「工程師」等級,其操作並不親民,加上都是以文字呈現,而且又是英文顯示,玩家必須要時常進入BIOS中摸索才能逐漸了解每一個設定的欄位位置,甚至還必須對電腦系統有所了解以後,才會懂得要如何在各個參數設定中找到平衡,以免電腦當機開不了。 為了讓玩家能夠更清楚直覺的了解BIOS設定內容,多數廠商都已經開始提供繁體中文顯示和圖像化的操作介面,圖像化的操作已經逐漸變成BIOS設定的主流,舉例來說,如果是和風扇有關的設定,就會直接將風扇的示範圖顯示出來,快速讓玩家了解各部調整所造成的影響,甚至可以提醒電壓調整是否超過最高極限,而以紅字顯示設定值或在畫面旁邊顯示出注意訊息,讓玩家們不至於造成電腦元件毀損。這樣一來,就能比傳統僅是單一文字的設定操作頁面親民許多。不過,各家廠商各自有各自的長處,每一間廠商的設計特色也不盡相同。 就拿這次小編發現的技嘉主機板新BIOS設定頁面來說好了,技嘉這次針對自家旗下AORUS系列主機板產品的BIOS設定進行重新設計,在原本就有的進階模式設定中,額外增設「簡易模式」(Easy Mode),藉由圖像化的BIOS設定,讓一般玩家也能輕鬆調整電腦系統,解放技嘉系統效能變得好簡單!到底技嘉在BIOS設定上做了什麼樣的進步,小編帶大家來一探究竟吧! 技嘉這次針對主機板BIOS系統最大的進步,就是新增了「簡易模式」,讓玩家可以直接在單一頁面中,看到包含處理器時脈、記憶體資訊、儲存裝置、風扇狀況等重要硬體資訊,玩家再也不必在一大堆的資訊中慢慢翻查囉!這次小編是藉由X570 AORUS MASTER這張主機板作為例子示範(),未來技嘉將會藉由更新讓更多主機板支援全新的簡易模式。 簡易模式主要以圖像化區塊的方式呈現,方便一般玩家在操作上可以更加直覺的使用。其內容資訊包含頁面左上方的主機板資訊,內含主機板名稱(X570 AORUS MASTER)、BIOS版本(F5I)、處理器(AMD Ryzen 9 3900X為例)以及記憶體空間(採8GB x2),右側則是可以看到更細部的處理器時脈、溫度、電壓、晶片組溫度,以及記憶體頻率、系統溫度、記憶體電壓和VRM MOS溫度等等。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細部的特色設定吧! 從技嘉的BIOS介面中可以直接針對系統安裝的風扇查看其資訊,並且進一步調整。除了剛才提到的簡易模式中可以點擊Smart Fan 5的資訊頁面進入以外,直接按下鍵盤的F6熱鍵也可進入。 Smart Fan 5頁面中主要提供目前系統風扇的相關資訊,包含像是各風扇的溫度、轉速等等,頁面下方可針對風扇轉速進行調整,可自由將其調整為靜音模式、一般模式或是全速模式等等,讓玩家可以快速針對不同的工作/遊戲環境因應。 另外也可以設定溫度警告,像是玩家可以設定當處理器的溫度達到預設的溫度水準時,就發出系統警告;或者也可以針對PCIe插槽、記憶體VRM MOS的溫度等等進行預先設定,如此一來,就能在當溫度高過一定程度時,預先提醒玩家以免傷及系統硬體壽命。 進階模式是原先技嘉主機板BIOS就有提供的頁面,在系統開機、AORUS Logo出現後,按下鍵盤Delete鍵後即可開啟,另外,在簡易模式中按下鍵盤F2熱鍵也可進入進階模式進行細部系統參數調整。 進階模式最主要是提供給狂熱玩家或是對於電腦系統調整已有一定程度了解的玩家使用,這裡能能夠提供的客製化選項更多,原先在簡易模式中只能針對是否開啟XMP設定進行超頻的相關設定,但在進階模式裡則是可以進一步針對處理器進行超頻,甚至調整各硬體所使用的時脈、電壓等等,同時也提供多種進階的細部設定調整,有需要的玩家可以進一步來此設定。 要提醒玩家的是,在進階模式下進行任何系統調整、甚至超頻設定時,建議都要對系統有一定程度了解,否則進階模式中的設定選項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假設其中任一選項設定以後,但玩家沒有另外做其他設定調整輔助的話,有可能會導致整個電腦系統不穩定,進而影響玩家操作體驗喔! 這次全新圖像化BIOS設定介面是技嘉甫推出並且會在未來陸續推往旗下其他主機板的一大功能,同時,也要提醒大家的是,一旦玩家未來在購入技嘉主機板後,想要享受這項新功能的話,記得要去技嘉產品官網的支援頁面中,下載該主機板的最新BIOS版本並且進行安裝喔!以X570 AORUS MASTER為例,最新版本是F5I版,點選「亞洲」版連結後即可下載壓縮檔。更新完畢再重新進入BIOS後,即可在原先的技嘉BIOS進階模式下,找到F2熱鍵進入「簡易模式」(Easy Mode)囉! 玩家如果是第一次使用技嘉主機板更新BIOS版本的話,技嘉提供兩種快速更新BIOS的方法,第一種是使用Q-Flash功能,首先將方才下載下來的壓縮檔解壓縮後,放進乾淨的USB隨身碟當中,該隨身碟記得要先格式化成Fat32格式喔(格式化前記得備份隨身碟內資料)!完成後將電腦重新開機並將隨身碟插入電腦中,在「AORUS」畫面出現後按下Delete鍵進入BIOS設定,Delete鍵會讓系統首先進入BIOS的進階模式中,使用滑鼠點選畫面右下角的「Q-Flash」(或按下鍵盤F8熱鍵進入)介面,Q-Flash介面中將會在左方顯示玩家當前BIOS版本。藉由滑鼠或鍵盤選擇「Update BIOS」後,即可在隨身碟當中找到剛才的壓縮檔資料夾,裡面點選檔案即可開始進行BIOS更新囉! Q-Flash功能的好處是讓玩家們可以簡單快速的升級系統BIOS,不過這是建立在能夠正常開機進入BIOS的情況下,但如果無法開機呢?或是手邊沒有滑鼠鍵盤能夠導引選擇更新的話怎麼辦?技嘉為了因應這點,提供玩家Q-Flash Plus技術,不需要安裝處理器、記憶體和顯示卡,只要主機板接上電源後,就可以直接無痛更新BIOS。 不過在使用Q-Flash Plus技術前,玩家要先確保主機板的24 pin主電源和8 pin輔助電源已接上,同時將原先下載的BIOS版本檔案儲存到FAT或FAT 32格式的隨身碟,再將其檔名改成「GIGABYTE.bin」後,插入主機板I/O埠上專門的「BIOS USB 3.0」連接埠後,按下旁邊的Q-Flash Plus獨立按鍵,系統就會自動完成BIOS更新囉!更新過程中,Q-Flash Plus獨立按鍵將會閃燈以示更新進行中,結束後就代表BIOS更新完成。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49N8h2GdlU 為了讓玩家快速理解Q-Flash Plus運作邏輯,技嘉也特別拍攝短片教學。 以往因BIOS設定主要都是提供給專業玩家使用的緣故,使得其介面相對來說較不親民,但各主機板廠商為了滿足一般玩家也有超頻需求的情況下,紛紛推出簡易BIOS模式,藉由圖像化的設計元素,讓BIOS設定更加簡單明瞭。技嘉此次的全新簡易模式BIOS設計,使得技嘉玩家也可以輕鬆進行簡易超頻囉!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
14相數位電供直出搭直觸熱導、Fins-Array散熱鰭片,GIGABYTE X570 AORUS MASTER電競主機板不怒而威
因應AMD推出全新第三代Ryzen處理器,搭配最新的X570晶片組來發揮其PCIe 4.0的效能,眾主機板廠商也紛紛推出自家的X570主機板系列。繼早前PCDIY!已經分別開箱測試過GIGABYTE X570 AORUS XTREME和GIGABYTE X570 I AORUS PRO WIFI兩片不同定位的主機板之後,這次小編要來開箱的版本是屬於GIGABYTE產品線中較高階的X570 AORUS MASTER電競主機板,主打14相電供直出,再搭配自家有名的Fins-Array散熱鰭片設計,同時更搭配展現黑夜中肅殺氣息的獵鷹王者外型設計,讓X570 AORUS MASTER電競主機板還沒上機實測前,就已經給人不怒自威的威嚴。 X570 AORUS MASTER外盒上採用技嘉旗下主機板產品的經典外包裝,正面斗大的AORUS老鷹頭遠看格外醒目,正面則是放上產品型號名,旁邊則是強調針對AMD Ryzen 3000系列桌上型處理器對應齊全,同時也表明PCIe 4.0 Ready,設計上簡單直覺。 這次X570 AORUS MASTER電競主機板在外型設計上,走的是低調沉穩的路線,正面視覺上並沒有太過於華麗的裝飾,但在低調的外型設計下,還是隱約透露著內斂的霸氣效能,設計上也符合整體想要營造黑夜中的肅殺氣息質感。 而在內部細節的設計上,技嘉這次強調為了能夠完整穩定的釋放AMD Ryzen 3000處理器的效能,主機板需要最佳處理器電源供電設計,因此採用直出式14相Infineon PWM控制器,包括vCore和SOC等14相電源,並且都採用IR 3556 PowlRstage電晶體,確保每相都可提供並處理至少50安培的功率,另外再搭配8+8 pin的處理器輔助電源,這樣的設計能夠讓整張主機板的總功率配置達到700安培,確保主機板擁有穩定的供電能力,讓系統能夠維持正常的運作。 同時,X570 AORUS MASTER主機板也強調其高效的散熱設計,這次同樣採用廣受好評的Fins-Array堆疊式散熱鰭片,提供比傳統鋁擠散熱片多三倍的散熱表面積,搭配直觸式導熱管和散熱底板。直觸式熱導管可將內部電晶體產生的廢熱導出,進而強化散熱效果。最後,再透過厚度僅1.5mm的LAIRD 5W/mK高導熱係數導熱墊將廢熱帶走,在同樣使用時間下,可比傳統導熱墊高2.7倍的散熱效果。外觀上的設計不會顯得突兀,同時又能在內部的散熱性能上獲得平衡,官方表示這樣的全新設計能夠提供比一般設計低30%的MOSFET溫度及更好的系統穩定性。 另外,為了讓主機板能夠有效將內部產生的廢熱循環帶走,X570 AORUS MASTER搭載Smart Fan智能型風扇控制系統,風扇本身則是使用滾珠軸承風扇,一般使用下可穩定使用長達60,000小時,系統能夠提供「安靜」、「平衡」和「高效」三種風扇運轉模式,玩家可以自由根據不同的工作/遊戲環境切換,避免被噪音干擾同時也延長風扇壽命。 伴隨AMD全新7 nm製程產品包含處理器、X570晶片組的出現,象徵PCIe 4.0架構的全面到來,X570 AORUS MASTER也在PCIe插槽和M.2插槽部分全面支援,提供三組搭載散熱裝甲的NVMe PCIe 4.0 x4 M.2插槽,NVMe架構下時,最高傳輸速度可達64 Gb/s。 PCIe插槽部分共有三條,同樣全面支援PCIe 4.0架構,並且都有使用金屬裝甲強化,最上方的兩條支援單卡x16或雙卡x8、x8的通道分配,下方的PCIe x1插槽和另一組PCIe x16插槽則來自PCH通道。 接下來來看看X570 AORUS MASTER主機板內部所使用的晶片吧!主機板拆下過程非常簡單,玩家只需要基本的螺絲起子,將後方背板的螺絲卸下後即可陸續將所有組件卸除,這次正面保護蓋採用的是一體成型的配置,因此大部分解後即可將整片保護蓋拿下,就玩家自行DIY角度來說是一個滿好的設計。 音效的部分,X570 AORUS MASTER搭載ESS SABRE DAC ES9118晶片,同時也與Realtek最新的ALC1220-VB編解碼器配合使用,以提供環繞聲音頻和啟用DSD音樂播放,同時,為了確保提供工作室品質的音效體驗,特別採用WIMA和Nichicon Fine Gold電容以便為整個系統提供電源處理。另外,比較特別的是這次X570 AORUS MASTER搭載TXC OSCILLATOR震盪器,其功用在於減少音效失真和撕裂的可能,確保能夠提供數位類比音頻轉換,提供最接近原生音效的品質。 技嘉針對X570 AORUS MASTER的使用體驗,提供多種不同的軟體供玩家使用,以便完美達到客製化的功能。相室能夠快速查看系統資訊的System Information Viewer、調整RGB燈光效果RGB Fusion 2.0、以及快速控制所有內建程式的App Center等等。 這次技嘉針對旗下主機板的BOIS介面做了重新設計,推出圖像化的簡易模式操作,讓非重度玩家也能輕鬆使用。另外,藉由主機板I/O埠提供的Q-Flash按鍵還能讓玩家在不開機的情快下進行BOIS更新,全新的BIOS設計讓其操作更加人性化了,詳細的 接下來就利用常見的效能測試軟體和時下的熱門遊戲將X570 AORUS MASTER的效能量化,玩家可以藉此作為購買前的參考標準。 處理器:AMD Ryzen 9 3900X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oyal DDR4-3600 8GB x2 SSD:AORUS NVMe Gen 4 SSD 1TB 顯示卡:AMD Radeon RX5700 XT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XT Plaitnum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1903 顯示卡驅動:AMD Adrenalin 2019 Edition 19.7.5 整體來說,X570 AORUS MASTER主機板這次在外型上走的是低調風格,沒有以往主機板的花俏稜角設計,使得整體來說更加簡潔有力,但在外表不怒自威的肅殺感底下,呈現出來的內部硬體效能卻相當強效,在搭配AMD Ryzen 9 3900X和AMD Radeon RX 5700 XT顯示卡後得以釋放其完整效能,玩家不必擔心因為主機板不夠力而無法發揮硬體效能的可能。另外,這次X570系列主機板全面搭載PCIe 4.0架構,也讓整體的速度、尤其是Gen 4x4 SSD的讀寫速度大幅飆升,比目前常見的Gen 3x4架構還要快上至少1000 MB/s,為玩家不管是在工作上進行大檔傳輸或是遊戲讀取中,都能更加有效率的使用。 另外,除了外觀和硬體的能力以外,內部由技嘉提供的多種軟體也是輔助X570 AORUS MASTER得以擁有人性化操作體驗的功臣,包含多樣的軟體功能,以及這次重新設計過的BIOS介面等等,目的都是為了讓玩家可以擁有更棒的遊戲和操作體驗。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
直出8相IR全數位電供、Ryzen 3代完美契合,GIGABYTE X570 I AORUS PRO WIFI高質感ITX小板上陣
AMD Ryzen系列處理器終於推進到7奈米的第三代了,對應推出的是最新版本的X570晶片組,各家除了紛紛推出支援的系列來因應之外,這一代的X570主機板陣營的型號也比之前要來的更多,不只高中低階的版本都有推出,連同ITX小板子架構也都有,這次就來看看這款由GIGABYTE技嘉科技推出的X570 I AORUS PRO WIFI吧! 這款X570 I AORUS PRO WIFI主機板認真說要不是只有做成ITX小板的話,其實跟一般大板子的功能也沒啥差別了,除了體積設計少了後面的2~3根PCIe插槽與2組DIMM之外,該有的一樣都不少,對於喜愛小板子的玩家來說,應該是款不僅僅小而美、而且功能超齊備的版本了,適合搭配小體積機殼或是特定小尺寸空間使用。 那就來開箱瞧瞧裡面長怎樣吧!首先可以看到老鷹頭佔據彩盒正面一半位置的設計,特別標示上的則是支援AMD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的部分以及PCIe 4.0的支援,而且重點是這款版本採用的是最新的X570晶片組。 功能很多吧,這片X570 I AORUS PRO WIFI主機板在X570晶片組的上方有配置了強化散熱的設計,特別是採用了直出式8相IR數位電源設計搭配上最新一代英飛凌TDA21472 Power stage(單相可處理70A電流)電晶體,構建出最強大的ITX主機板,即便玩家想在這款小板子上面榨出最強大的Ryzen 3000系列效能也沒問題;X570支援PCIe 4.0架構,板子上面一共支援2組的M.2 SSD插槽,皆支援最新的PCIe 4.0 x4介面,正面位置則是與底下X570晶片組結合,分成2層的複合式散熱設計讓散熱效能更加強化。 如果玩家剛入手的X570還沒上網更新BIOS的話,建議先上官網查一下有沒有推出更新版本,這次GIGABYTE從X570系列開始更新最新一代的BIOS介面,讓玩家在設定、調整、超頻等方面都可以更加的好操作,更新後的直覺式設計更好使用,不論是EZ Mode或是Advanced Mode,都可以隨玩家需求做調整與選用,包括想調整電壓、頻率與細部設定等,通通都OK,一般玩家透過EZ Mode就能夠輕鬆調整基本需求,從BIOS畫面也可以清楚的察看到目前狀態。 除了功能面之外,當然也是要實測一下這片主機板的效能表現;這裡也採用了AMD Ryzen 3700X這顆處理器,搭配上Radeon RX5700顯示卡以及技嘉自家新推出的AORUS Gen4 SSD一起來做測試,至於效能表現呢?來看測試截圖吧! 測試平台— Motherboard:GIGABYTE X570 I AORUS PRO WIFI CPU:AMD Ryzen 7 3700X VGA:AMD Radeon RX5700 Storage:AORUS NVMe Gen4 x4 M.2 SSD 1TB Memory:XPG SPECTRIX D60G DDR4-3600 16GB(8GBx2) Power Supply:T.T Toughpower XT Platium 1275W OS: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Build 1903 先透過CPU-Z偵測一下相關資訊,BIOS可以看到已經是最新版的F4d版本,記憶體則是採XMP模式運作DDR4-3600,另外,透過Radeon官方驅動也可以看到顯示卡的相關資訊。 雖然不是拿最頂階的Ryzen 9 3900X來做搭配,以ITX小板子來說,配上3700X這款版本也相當優異了,看看在CPU-Z Bench下的數據,單核成績為524.5、多核成績為5609.4,跟對比的Intel Core i9-9900K相差不大,這片ITX板子提供了處理器不錯的表現能力。 在Cinebench R20的測試上,單核有500cb、多核有4834cb的成績,比同樣8C/16T的i9-9900K表現還要好。 AIDA64的部分,可以看到記憶體的頻率運作為DDR4-3600,讀寫效能則是50374、28743 MB/s(搭配的是Ryzen 7 3700X),複製則是48528 MB/s,以搭配3700X來說算不錯的表現。 搭配自家NVMe M.2 Gen4 SSD的表現也不差,4998.1、4289.4 MB/s的讀寫速度也算有發揮出目前Gen4 SSD的效能。 整體效能的部分先來看一下PassMark的實測,總分6189.6的成績以及各部元件的單獨效能也都不錯,其中在DiskMark的成績上加了不少分(因為是Gen4 SSD)。 換到PCMark 10的測試可以看到得分有5934,三大項的測試成績都表現不錯,Essentials有10484分、Productivity有7608分、Digital Content Creation有7111分,主機板的加持力可不低。 這次搭配的是Radeon RX5700,基本上也算是中階戰力不錯的版本,在Fire Strike的部分則是有20483的成績,當然其他的3DMark測試部分也同樣一併測試了,數據可以從長條圖中看到,包括Time SPY、Time SPY Extreme以及Fire Strike Extreme與Fire Strike Ultra的成績,3A平台加持下,表現可圈可點。 測試的部分當然也不能忽略了重要的遊戲,這裡小編選了3款來做測試,包括了古墓奇兵:暗影、末日之戰Z以及全境封鎖2,同樣是3A平台搭配(新版本3A),以Ryzen 7 3700X+Radeon RX5700與X570架構下,這三款遊戲基本上都能夠符合玩家的基本需求,像是在FHD(1920x1080)模式下的表現都相當不錯,就算是3840x2160的4K解析度下,測試數據也都有30以上,事實上以玩家在實際使用的時候,數據應該會再稍高一些。(因為小編在測試模式下所有的設定都是開到最高) 除了硬體的設計與實測的成績之外,事實上GIGABYTE也提供了許多可靠軟體讓這片X570主機板更加超值,以官方的列表來看,APP Center提供的可多了,像是@BIOS、AutoGreen、Cloud Station、EasyTune、Fast Boot、Game Boost、ON/OFF Charge、RGB Fusion、Smart Backup、Smart Keyboard、Smart Survey、System Information Viewer、USB Blocker、Q-Flash Plus、Q-Flash、Xpress Install等等(APP Center支援的程式及功能會因不同主機板而有所差異),這邊小編也挑幾個跟大家介紹。 像是AORUS風格的RGB Fusion 2.0就能夠提供玩家數位可編程燈條的控制能力,想隨心所欲調整LED與外接RGB燈條都沒問題,這片X570 I AORUS PRO WIFI設置在背面的底下一整排(8燈),這部分玩家還可以透過技嘉專屬的RGB Fusion APP來監控並調整主機板的燈光變化,支援Apple與Android,玩家能夠輕鬆地透過手機等手持裝置來一手掌控,立馬變身電競風格。 EasyTune也是其中的重點軟體,玩家可以透過這款簡單易用的操作介面,來對系統進行最佳化,包括了直接在Windows環境下就能輕鬆調校系統及記憶體的頻率與電壓,懶得慢慢調的話,直接開啟Smart Quick Boost一鍵自動超頻設定就行了,立即讓效能大幅提昇。 另一款要提的就是System Information Viewer,算是技嘉推出的超強系統監控軟體,玩家可以透過這項Viewer來掌握目前電腦的系統狀態,並且達到監控處理器、記憶體等元件的時脈、頻率等目的,結合主機板上面提供的Smart Fan功能,透過這款Viewer軟體可以做調校與選定風扇轉速變化,甚至還能對特定元件溫度過高做警示設定,還可以紀錄電腦執行狀況,想知道目前電腦的健康度,這款Viewer就一次搞定了。 在APP Center裡面還有一個SSD Tool Box小軟體,除了可以提供玩家有關安裝的SSD相關資料外,也能設定S.M.A.R.T.以及效能最佳化與安全抹除資料等功能,提供玩家對SSD健康狀態的監控也不錯! 以目前AMD Ryzen 3代處理器逐漸普及於市場之後,相信會有更多玩家投入真香陣營的行列,那不可或缺的就是要先準備一片X570主機板囉!相較於自家之前推出的B450 I 小板子來說,新推出的X570 I算是整體升級的版本,除了由原本的6相供電(單相50A)提升到8相(單相70A)之外,也提供了Type-C USB 3.2 Gen2以及加上了Q-Flash Plus技術的部份,視訊輸出提供了3組、WiFi也升級到了6(802.11ax),配上一體式I/O檔板設計以及M.2 SSD多層複合式架構的散熱片搭風扇,質感相當不錯,更不用說功能也十分完整,小編覺得比較像是高階板子的縮小版,對於不想要讓主機佔據大空間的朋友來說,應該是十分合適的一款版本。 效能實測的部分也表現得不錯,不論玩家想搭配高階的Ryzen 9、Ryzen 7或是想跟Ryzen 5 3400G來做結合也都是蠻推薦的選擇,配上軟體以及BIOS全面更新UI介面的更佳操作性,應該可以提供玩家十分自主性的調校手感才是,有興趣的玩家可以直接上實體店家把玩一下,喜歡就可以帶回家了!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http://www.aorus.com
最多人點閱
- 不讓Z490專美於前、Intel 400系列入門選項,BIOSTAR RACING B460GTQ主機板開箱
- 微星MSI C236A WORKSTATION主機板實測開箱,給你工作站級的穩定與強力效能!
- 沉穩內斂的真摯配置、發揮硬體效能的最佳助手,MSI MPG Z590 GAMING PLUS開箱
- 搭載USB 3.2 Gen 2x2和2.5GbE LAN、入門玩家最佳選擇,MSI MAG Z490 TOMAHAWK主機板開箱
- 極限龍魂「十力」解放、10核心沒在怕!MSI Z490 ACE主機板開箱評測
- 太極撥10核、「十力」不容小覷,ASRock Z490 TAICHI主機板效能測試
- 超迷你電競主機板,華碩ASUS Z170I PRO GAMING實測開箱!
- AMD CPU與超輕巧ITX小板輕鬆配:華碩 ROG STRIX B450-I GAMING ft. Ryzen 3 3300X
- 以白皙為黑暗帶來一抹色彩,ASUS Prime Z490-A主機板開箱
- 鋼鐵銀白傳奇再現、迷彩風格重返,ASRock Z490 Steel Legend主機板開箱
- Intel 400晶片組家族、對應Z490主機板型號全都露,搭配10代Comet Lake-S處理器必備
- 搭載遊戲加速引擎,微星MSI Z170A GAMING M5「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主機板開箱試用